四川老乡在米兰开川菜馆,当起成都“推介官”

任何一个行在欧洲,欲以一顿中餐稀释乡愁的人,都可能在上菜后哑然失笑:黏糊糊的糖醋鸡块、软塌塌的面条,还有馅料不详的油炸面球。

好消息是,在意大利米兰,吃正宗川菜不是一件难事。靠近米兰唐人街,有一家名叫“归蜀”的川菜馆,来自四川大凉山盐源的花椒,以一种直通天灵盖的感觉告诉你:“对头,就是这个味道!”

老板陈勇来自四川大凉山,在米兰一家意大利餐厅当了十年厨师,2017年另起炉灶,所有菜品由他一人掌勺,打造一个“正宗四川味的地方”。

想要周末来这家餐厅就餐,需要提前2天才能订到位置,“来的老外比中国人多。”待在后厨这七年,陈勇颠勺上万次,节假日也难得休息。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进这家颇似“苍蝇馆子”的小店,这个五十平米的小店,支撑起了这个在异国的四口之家,也让来自四川的美味征服了以“苛刻”著称的意大利老饕。鲜香麻辣萦绕之间,遥远的四川变得具象。

▲开在意大利米兰的“归蜀”川菜馆

花椒来自大凉山

回锅肉、麻婆豆腐、蒜泥白肉进店必点

陈勇今年57岁,孔武有力的他,是个心细的人。

招牌上的英文名,由几个红色辣椒图案组成,这是陈勇在网上找的卡通图,自己拼凑起来,拿回国制作再带来意大利的。

▲陈勇

“归蜀”这个名字,意为“回到四川来吃饭,就像回家了一样。”陈勇上世纪末来到意大利后,在意大利餐厅做厨师,披萨、意大利面样样精通。时间久了,加之旅途遥远、旅费高昂,难得回国,最想的就是一口家乡味。

寻寻觅觅,发现许多中餐厅为了适应外国人口味而改良过,“简直吃不惯”。他决定自己开个原汁原味的川菜馆,主营四川家常菜。

▲餐厅外景

2017年,他终于拿出钱租下一间小小铺面,只够放十几张小方桌子,桌子挨得很紧——典型的家庭餐馆。

中国人在外,都是相互帮忙。听说陈勇在装修铺面,一位留学生主动请缨,把中文菜名用毛笔一个个写在小木牌上,成排挂在墙上,颇有古早风味。一位留学生建议在墙上画个巨大的川剧脸谱,很快完成了创作。

▲写有菜名的木牌

陈勇想在店里供应泡菜,苦于没有老盐水。一位德国的华人朋友知道后,立刻空运来一大瓶自制泡菜水,才有了现在店中玻璃罐里好吃好看的泡红白萝卜。

“意大利的辣椒只辣不香,最香的是自家的油热后,倒进混合草果、芝麻的辣椒面里噼里啪啦溅出来的红油辣子。”陈勇坚持自制调料,有时会请教国内的厨师一些知识,“做很地道的味道才行。”

花椒必须从四川带来,要么是自己背,要么喊朋友邮寄。“盐源县花椒和金阳县特麻青花椒,必须是当年产的,才能做出很香的味道。”陈勇坚持“一点不变”,但他担心外国人吃不来。

一碗水煮肉片吃罢,老外“咻咻”地吸着气问:这个麻麻的是什么?

陈勇用小碟子盛出来一撮花椒,递给客人传阅、嗅闻一下。有人无比惊奇,当即提出要买回去做菜用。渐渐地,外国客人非但不少,反而说:这家好独特,味道好不一样。久而久之,回锅肉、麻婆豆腐、蒜泥白肉等麻辣口的菜品成了进店必点。

▲餐厅菜品

他们也开始对这家小店的文化感兴趣。为了方便翻译,在菜谱上,回锅肉简单表达为“炒猪肉”。但老外会指着墙上小木牌上的中文,问:“这个怎么读?”“这个是什么意思?”学到了中文发音,下一次他们就会大声地说:要“灰锅又”。

他们也会认识到,麻婆豆腐并非老婆婆下厨,狼牙土豆也只是一种比喻。如果说川菜出海是巴蜀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侧写,那这家小馆子则反映出四川易被低估与忽视的市井气息。老外们即便被辣得“斯哈斯哈”,下一次照吃不误。

被评“在米兰最好吃的10家餐馆”

节假日需提前订位

意大利人的生活习惯是早上一杯咖啡,午饭一盘意面或沙拉,下班回家洗澡更衣后,再和朋友开启夜生活,晚饭可以吃到10点。

“归蜀”从晚上7点开到12点,厨房里只有陈勇一个人,妻子和两个儿子在外间招待。每天入夜,客单一张张从外间传到厨房,切料、码味、焯烫、爆炒,陈勇度过了几千个这样的夜晚。

▲餐厅内景

为了保证质量,每一道菜都是新鲜现制。水煮肉片需要把肉切好了码味,炒料,总共花20分钟。陈勇说,意大利人不爱吃连皮带骨的东西,也很少吃猪肉,所以菜式的食材略有变动。但味道不会变,撒起辣椒面一点不手软。

陈勇还自创了一道川味意面。“因为意大利海鲜很好,四川的辣椒油很香,我自己炒料做炝汁海鲜,把面搅进去拌匀,也比较受欢迎。”

去年来了一个美食记者,一番品鉴后将“归蜀”餐厅评为“在米兰最好吃的10家餐馆”,并发表在旅行杂志上。“没想到一下子就火爆了起来,”陈勇说,很多人循着点评网站而来,星期五到星期天,如果不提前2天订位就可能跑空,一个晚上翻台三次,一共接待70人左右。

客人中,越来越多人开始打听四川:“四川有什么好玩的?”“下个月要去你们那边了,成都有什么好吃的?”这些时候,陈勇的儿子会热情地介绍四川、成都景点。

这样的餐馆是意大利华人华侨家庭的一个缩影。米兰一位侨领介绍,第一代大多以中餐馆起家,或从事服装代加工,而凭借他们的积累,下一代得以进入高校深造,从事律师、会计、设计师等职业。

他们用努力打拼创造了新的生活轨迹,也无形中成为人们认识中国、了解四川并且激发好奇心的契机。

红星新闻记者 张芷旖 意大利米兰摄影报道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