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6月份,欧盟以所谓的“不公平”为由,宣布将会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同时在相关问题上,展开为期4个月的反补贴调查,以决定是否将这一临时措施,转变为长达5年的长期政策。
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中欧双方在此事上还是没能达成一致。当然,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欧盟所谓的“不公平”,实际上就是想利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去逼迫中国企业让出利益。中方自然不可能让步,这次如果忍气吞声,下次该怎么办?一次次选择让步,换来的只会是变本加厉的压榨。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临时加征关税
眼看跟中方谈不拢,欧盟又不肯取消措施,转眼间,这一临时关税措施正式生效的日子到来了,欧盟对一众中国车企临时加征了惩罚性关税,比亚迪为17.4%、吉利汽车为19.9%、上汽为37.6%。此外,在中国设厂造车出口的外国品牌,比如特拉斯和宝马汽车,也将面临20.8%的关税涨幅。
面对这种霸道的做法,中国车企正在准备采取措施应对,而十分依赖中国市场的德国车企,也纷纷出面反对。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做法,完全是行不通的,不仅不能提升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反而可能会损害那些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业务的欧洲企业。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反对欧盟做法
或许有人不解,既然欧洲自家的车企都不支持欧盟的决策,为何欧盟一定要推动这项关税措施,坚持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发难呢?其实,欧盟此举显然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欧盟此举明显是为了配合美国的遏华战略。此前,美国为了打压中国企业,颁布了《通胀削减法案》,妄图在电动汽车领域孤立中国。结果,在发现无法缺少中国材料后,美方又换了一招,改为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数倍关税,以此遏制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电动汽车遭到西方打压
其次,在美国的带头下,呼吁“摆脱对华依赖”,已经成为欧洲政坛的政治风向。如今,欧洲车企如此依赖中国市场,欧盟恐怕是想通过这项措施,强行逼迫自家企业减少对中国市场的投入,重新将目光放回欧洲市场。
最后,此前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是全方位打压他国企业,就连盟友也不例外,为此美欧一度剑拔弩张,处在打响贸易战的边缘。现在,这个原本形势严峻的矛盾突然被化解,欧盟紧接着就对中国出招,很有可能是与美国谈好的条件,欧盟用遏制中国企业,来换取美国的“优待”。
中国商务部针对欧盟白兰地反倾销案发布调查通告
当然,不管欧盟背后打的是什么主意,既然对中国采取歧视性、打压性的不正当措施,中方自然也会有所行动。就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施加的临时关税生效之际,中国商务部也在当天发布公告,通知将会在7月18日针对产自欧盟的进口白兰地,召开反倾销案听证会。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相关白兰地的反倾销案,早在今年1月15日就已经立案调查。如今,中方加快对此案的听证,表现出的态度很明确,既然欧盟要打着“公平”的幌子,打压制裁中国企业,那么中方也会加快对欧盟反倾销问题的审查,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什么才叫真正的公平。
欧盟决心追随美国的遏华战略
此外,在欧盟宣布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中方也曾发布公告,宣布要对从欧盟进口的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中方的这些举动,或许是在向外界传达一个信息,证明一直采取不正当贸易手段的一方,是欧盟而不是中国。
不过,现在这场中欧之间的交锋,还没有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欧盟的关税措施从临时转为长期,还有4个月的期限。希望在这4个月里,欧盟能够有所醒悟,听听本土企业的呼声,与中方通过磋商解决这一分歧。中欧合作本是互惠互利的好事,欧盟若一味跟随美国的政治脚步,失去的不止是自身机遇,欧洲离战略自主只会越来越远。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