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出口强劲,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贸形势日趋严峻,中国外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在如此外部环境之下,中国强劲的新能源出口为外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持续走俏,2023年“新三样”合计出口首次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29.9%,高于全国整体出口增速29.3个百分点。

之所以能取得这一成就,离不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投入。依托技术优势形成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出口企业有着更大的成本空间采取价格竞争策略以赢得市场份额。多年耕耘,中国在新能源技术上不断突破,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国家之一。培育新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将为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新能源产品出口现状

1.电动汽车出口现状。

由于海外汽车供给不足,加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整体生产水平与辅助驾驶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海外消费者的关注度持续增加,中国车企纷纷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

新冠疫情后,全球汽车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业链较为完整,供给能力强,恰好满足了海外市场对电动汽车持续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车企在生产技术与辅助驾驶技术方面不断升级创新,以及新能源车生产线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都显著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介绍,2023年中国共出口120.3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77.2%。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大幅扩张拉动整个汽车出口量创新高;2023年汽车出口量为491万辆,成功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2.锂电池出口现状。

中国锂电池出口展现出强劲的全球竞争力,不仅在市场份额上保持领先,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为1202.6GWh,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887.4GWh,占比达73.8%。得益于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出货量的大幅度增长,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迅速扩张至887.4GWh,增速达34.3%,而全球平均增速为25.6%。

3.太阳能电池出口现状。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规模154.5GW,已经成为全球光伏出口第一大国,同比增长67.8%。

详细分析太阳能电池出口规模的变化可以发现,以2016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6年,太阳能电池出口规模小且增速慢。2017~2022年间,太阳能电池出口规模迅速扩张,增速明显增快,进入高速增长期。2011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规模16GW,2022年为154.5GW,年均增速达22.9%,在11年的时间里增长了近10倍。

新能源产品出口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贸易摩擦持续存在。

贸易摩擦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深刻影响了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贸易摩擦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可以概括为关税上升导致的直接成本压力、市场不确定性、非关税壁垒的增加。

首先,贸易摩擦导致了关税上升,成为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新能源产品主要出口目的国对新能源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使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减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

其次,贸易摩擦导致了市场不确定性的加剧。由于关税政策的频繁调整和不断升级,企业更加难以预测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难以做出合理的生产和市场规划,对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最后,贸易摩擦还引发了一系列非关税壁垒,如技术壁垒和认证标准提高。一些国家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台美其名曰更高技术标准和认证要求的规划,以限制中国新能源产品的进入。这使得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来适应和满足各国的法规和标准,对其出口业务造成了额外的负担。

2.产品标准规范不统一。

全球新能源产品的标准有待统一。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和电动汽车有不同的标准和规范,这给全球新能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和要求。中国新能源企业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以确保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度和合规性。然而,由于各国标准的差异,企业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改进和冗杂的产品调整,以适应各国差异化的市场标准。同时,不同国家的认证流程也各异,增加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运营复杂性。缺乏对全球认证要求的全面了解可能导致产品在特定市场上的拒绝或延误,影响企业的交付和市场份额。

3.产能充裕和技术迭代。

中国新能源企业面临产能充裕和技术迭代。

第一,在长期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进程中,需要大量新能源产品的支撑。从短期来看,当前新能源产业的扩张速度大于能源转型的步伐。但现实中并不存在这一理想情况,两者此消彼长各有先后就会导致周期性产能充裕和周期性产能不足。

第二,技术迭代将淘汰落后产能。新能源技术发展速度过快,上一代技术对应的生产线势必会被新技术所取代。例如当前光伏产业进行的N型组件替换P型组件的技术迭代。大量P型生产线的淘汰和转移即属于技术迭代导致的落后产能淘汰。当前的产能充裕会对新能源出口造成极大的挑战。产能充裕导致了激烈的价格竞争。由于市场上供应较多,为争夺有限的订单,企业可能被迫降低产品价格,以吸引客户。这不仅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产品降低整体品质水平,对整个行业的声誉造成不利影响。

相关政策建议

1.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新能源出口增长注入新动能。

面对持续贸易摩擦,中国可以从政策、市场和技术三个方面予以缓解。

政策方面,合纵连横强化现有合作,拓展潜在合作伙伴。中国可以提倡建立国际合作机制,通过设立联合研究项目和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加强国际的技术交流,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

市场方面,提高对目的国市场的适应能力,考虑与目的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通过共同合作降低贸易壁垒,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技术方面,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破除阻碍创新的体制堵点,为培育新能源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聚焦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和核心技术堵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保持并持续扩大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把培育新能源新质生产力作为带动新能源产品出口的新增长点。

2.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标准和规则的主导者。

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标准和规则的主导者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但也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和长远眼光的追求。中国要想在未来的新能源市场中保持长久的优势和竞争力,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制定新能源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规则。

第一,形成新能源产品技术标准联盟。定期讨论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环保标准。各国对新能源产品的标准差异性巨大,不仅提高了制造商的生产和管理成本,而且对产品后期的迭代升级造成困扰。

第二,打造国际技术交流平台。建立国际合作机制,与其他国家、企业和组织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同时开展联合研究项目,与国际合作伙伴展开联合研究,促进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发展。

第三,提升国际话语权。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声望和影响力的新能源品牌,提升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最后,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国际化,政府可提供支持,鼓励本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国门,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等方式,提高企业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同时推动海外项目合作,促进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共同推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树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如果中国能主导推动全球新能源行业标准和规则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巩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和优势,更是极大地加快了全球新能源转型的步伐。

3.出台针对新能源产能的一揽子调控政策。

中国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调控政策,促进新能源产业的稳定发展,缓解短期产能压力,同时为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专项技术升级支持。政府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升级。通过鼓励企业投入创新和研发,政府可以推动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旧技术产能被淘汰的风险。

第二,数智赋能新能源企业理性预测市场需求变化。政府可加大对新能源企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支持。通过提升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传统的生产要素配置模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数智赋能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产能,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保持高效产能。

第三,拓展国际市场。政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通过拓展出口市场,降低对国内市场和单一国外市场的依赖。

(作者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图形验证码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