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正在各地推进。国家明确,全面实施绿色勘查,严格执行绿色勘查有关标准规范,全面提升绿色勘查技术方法、装备水平。
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日前发布《关于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面实施绿色勘查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健全绿色勘查标准体系,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实行更加严格的绿色勘查要求,加强项目场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通知》要求,各地要将绿色勘查措施落实和项目场地生态环境恢复情况作为地质勘查项目验收重要内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野外)验收不予通过。
传统的地勘活动可导致植被和地表的扰动或破坏、地表水地下水影响、油污污染、排渣场占地、扬尘等。矿业专家介绍,以地勘工程施工为例,钻探工程施工及大型设备搬迁需修建便道、平整机台或作业场地,对地表土壤及植被有一定程度破坏。施工中会形成一定废渣、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机器漏油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封孔不当造成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
此外,地震勘探在陆地主要是对植被景观、土地、浅层地下水、构筑物有一定的影响;野外工作车辆、机械设备通行。对植被草场林地的碾压砍伐会造成一定破坏;驻地人员生活产生的垃圾等废弃物。不规范管理和处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近年来,个别地方因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不规范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例被曝光。如内蒙某煤矿在勘查和开采过程中未按照要求进行生态恢复,导致矿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表植被大面积受损;河北某铁矿在勘查和开采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导致废水直排,严重污染了周边的水体和土壤。
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据当地地勘部门介绍,2016年,青海省率先在全国推进绿色勘查,先后制定、修改完善了绿色勘查管理办法和地方标准,2021年还创新利用高分遥感、无人机、野外实地相结合的“空天地”一体方式进行监管。
实施绿色勘查需全面提升绿色勘查技术方法、装备水平。图为湖北某矿山企业现场。摄影/章轲
依据《青海省地勘单位业绩信誉考评办法》,青海省每年都要对省地勘项目承担单位从工作质量、工作任务完成、成果报告编审、地质勘查成果、地质资料等五个方面,进行业绩信誉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年度地勘项目论证、招标、比选评分的依据,优选勘查技术力量强、业绩信誉好、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的勘查单位承担勘查项目。
目前,青海所有的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按照绿色勘查办法及规范的要求,编写绿色勘查方案,针对不同微景观分区中的道路和各类工程及场地,制定切实有效的环境恢复措施。
业内专家表示,要进行绿色勘查,就必须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这将直接导致勘查成本的增加。“勘查成本的加大已成为许多地方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难以推进的重要因素。”如高寒草甸草原植被恢复费标准为2890元/亩,实际恢复费用则达到6000元/亩左右,这还不包括工作区道路修建、为当地修建道路等成本。
上述《通知》提出,各地要加快落实《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细化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绿色勘查地方标准,为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实施绿色勘查提供明确依据,支持和鼓励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开展绿色勘查标准建设。财政出资的各类地质勘查项目,勘查实施方案中要明确绿色勘查具体措施。新出让的探矿权,要将矿业权人绿色勘查义务在合同中载明,并在勘查实施方案评审中,对绿色勘查措施进行严格把关。
《通知》提出,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要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有关地质勘查项目实施中,优先采用遥感、物探、化探等对环境影响小的地质勘查方法,必要的坑探、槽探、钻探、硐探要符合绿色勘查有关标准规范。在森林、草原、湿地地区尽可能减少使用坑探、槽探,鼓励使用以钻代槽、一基多孔等探矿手段。
在生态保护红线内也将实行更加严格的绿色勘查要求。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同期公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产绿色勘查要求》明确,要根据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不同场景采取针对性的绿色勘查方法和装备。比如,模块化全液压钻机、便携式钻机进出场,不修路,使用现有道路或采用人力、畜力工、卷扬机、索道、无人机、直升机搬运钻机材料。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定期送往垃圾处理地。采用环保材料堵漏或下入套管等方法进行孔内防漏处理。
上述专家表示,为满足绿色勘查的需要,现行项目预算费用标准应进行调整和完善,在预算中单独列出环保措施费用,用于支付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开支。鼓励使用先进的绿色勘查技术和设备,通过提供技术补贴或优惠贷款来降低企业采用新技术的成本。鼓励企业在勘查过程中采用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和方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绿色勘查提供制度保障,并确保预算费用的合理使用。
暂无评论内容